close

01.gif

 

 

 

光緒21年(西元1895年),

清廷在「中日甲午戰爭」挫敗,

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台灣也列入條約之中,跟著割讓給日本。

 

西元1906年,

日本正式進入了霧社地區,成立了中央隘勇監督所。 

 

日警攝於隘勇線上的事務室前

35.jpg

 

當時日本正處於皇民化運動,

為了提升當地原住民的生活水準品質,

實施了「理蕃政策」與「懷柔政策」,

設立了郵局、教育局以及醫療所,

更鼓勵日本人和原住民通婚,

並且讓下一代,接受日本式的教育。


 

日本人上的學校稱作為「小學校」,

台灣人上的才叫做「公學校」,

而原住民所上的就叫「蕃童教育所」。


 

花崗一郎、花崗二郎、川野花子以及高山初子,

四人因成績優異,上了公學校,

成為了原住民最標準的模範生。


 

理蕃政策

34.jpg

 

通婚

36.jpg

 

實際上,

「理番政策」,

是日本人用另一種歧視的眼光,

對待所有的原住民,

甚至視為是「野蠻民族」。


 

當初在簽訂《馬關條約》,

日本就是看上台灣含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為了開發,

採取高壓式的手段,

先是收繳塞德克族人打獵所使用的槍械,

強迫原住民女子和日本人進行通婚,

甚至是塞德克族人是為最高榮耀之文化 - 紋面,

也因視為野蠻行為,而強烈的禁止


 

紋面對塞德克族人來說,是一個成長的象徵。

女生必須要會織布、製作衣服,把家裡打理整齊﹔

男生則必須要學會狩獵與殺敵。

沒有紋面的男生,

不但視為還沒成熟的男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

 

塞德克族人相信,

當靈魂離開肉體之後,必須要越過彩虹橋(祖靈之橋),

透過臉上的紋畫,

才能與在橋另一端的祖先相會。


 

「殺頭文化」,也是日本人不能接受行為,

塞德克族人有鞏固自己獵場的意識,

遇到敵人闖入自己的獵場領域,

將會以殺頭的方式,消滅敵人。

塞德克族人相信,

這人頭的靈魂,會成為力量的一部分,

故對於人頭,都會非常的用心去照顧,

不但會供奉食物與酒,甚至還會讓人頭抽菸,

塞德克族人認為『死前是敵人,死後就是朋友』。


 

然而,

日本花了24年的時間,

把霧社建立成一個規範的社區,當作是政治上的宣傳。

 

1930年的霧社

33.jpg

 

這段統治期間,

日本人強烈的高壓管理,

塞德克族人一直無法接受,

領袖莫那魯道,

兩次私下聯絡別的部落,想找機會聯合一起反抗,

不幸都被發現,

好在當時的日本積極實施「懷柔政策」,

並沒有對莫那魯道處於太殘酷判刑。


 
莫那魯道 

莫那魯道01.jpg


 

出生於西元1882年,

父親是馬赫社的頭目,

故從小就非常有領袖的特質。


 

在17.18歲時,就狩獵了第一個人頭。


 

29歲,和幾名塞德克族頭目,被送到日本接受教化,

走遍了東京、神戶、名古屋,

親眼看見了不斷在造出機槍大砲的兵工廠,

還有教人如何殺死敵方的軍事學校。

事實上,

炫燿自家的軍事實力,具有威嚇之作用。


 

這也是莫那魯道內心最艱熬的地方。


 

看見自己的族人正遭受到外人壓制,

卻因了解日本的軍隊,

有如海灘上的沙一般的數量,

認清自己的渺小,

背負了旁人無法理解的壓力。


 

『如果犧牲,不能帶給日本人任何的疼痛與反省,

那麼犧牲,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1930年10月7號,

荷歌社與馬赫社正舉行喜宴慶典

一名叫做吉村克已的日本警察巧遇經過,

剛殺完豬作為慶典食材,

而雙手濺滿豬血的莫那魯道長子 - 搭達歐莫那,

熱情拿酒招待,結果吉村嫌手髒,

引來搭達歐莫那的不滿,

情緒失控之下,狠狠揍了吉村一頓,

事後,

莫那魯道親自帶著搭達歐莫那登門道歉,

吉村不但不肯接受,

甚至早已向上層通報。


 

敬酒風波之婚宴 (導火線)

37.jpg

 

莫那魯道了解,

此事非同小可,

不但會造成往後被更殘酷的高壓,

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部落的生計。


 

累積20幾年被高壓統治的怨氣,

加上日本利用塞德克族人進行建築工程

工作量與薪資,

無法配合平日種植與狩獵,

影響整個生計。

 

十二支部落進行商討,

雖然只有一半的部落參加,

但最後終於決定,

在1930年10月27日,

三百多名壯士決定為尊嚴而戰,

爆發了歷史性的起義 - 「霧社事件」。

 

 莫那魯道當時擬定的策略是:

「切斷霧社周遭派出所所有通訊線路,

然後在天亮之前,

將十三個派出所,通通攻陷完成,

並且獲取槍械武器後,縱火燒毀,

最後再將舉辦運動會的學校,

給團團的包圍住。」


 

當運動會正播放著日本國歌時,

趁著以尊敬的態度,向著國旗致敬,

搭達歐莫那率領一批的壯士,

直接衝進會場,

莫那魯道在率領另外一批,

攻擊霧社警察分室及駐在所

 

「只要是日本人就殺!」

這是當時三百多名壯士,

所討論出來的共識。

 

原本,

有考慮不殺小孩,

但因塞德克族人長期被當作建設的人力,

很多部落都已經好久沒有狩獵,

故當下逐漸殺紅了眼,

不論男女,年長或年幼,都殺。

總計有134個日本人慘遭殺害,

 

誤殺了2名穿著和服的漢人。

 

然而,

還是有些落網之魚,

所幸沒有被殺害的日本兵,

連夜連滾帶爬的到總處報告,

也震驚了日本總督府,

立即下令所有在台灣的兵力,

打算要用一天的時間,把霧社攻打回來。

 

從屏東起飛的轟炸機,

再加上駐軍在台中、台南、台北及花蓮港的軍隊,

直接前往霧社去做鎮壓之動作,

總計有1500多名的兵力。


 

成功襲擊運動會場的塞德克族人,

並沒有因此驕傲,而感到鬆懈,

也立即做了埋伏的動作,

抵抗要反擊的日本軍隊。


 

擅用地形優勢,

再加上日本軍隊對山上的氣候不適應,

很快的,

幾乎快算是全隊陣亡,任務失敗。

 

最後不得已,

日本人用「以蕃治蕃」的策略,

甚至不惜違反國際公約,

從空中投擲毒氣彈進行攻擊。


 

就如上述所提到的,

每個部落,都有獵場的問題。

有時也是會不經意踏入不屬於自己部落的獵場,

但因打不過莫那魯道,

所累積的怨恨,

正好可被日本人所利用。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鐵木瓦力斯」。


 

鐵木瓦力斯,是隔壁部落道澤群的頭目,

年幼時與少年的莫那魯道發生衝突,而結為世仇,

在夾著新仇舊恨,

最後在霧社事件裡,幫助了日本人攻打莫那魯道,

在歷史上,是向來被定位成背叛族人的腳色。


 

導演魏德聖發表自己對這角色的看法與地位:

「我們總是喜歡用現代人的角度,去思考前人的立場,

卻沒有站在那個人的角度,去思考事情。」


 

以當時鐵木瓦力斯的立場來說,

身為一名部落的頭目,

一切都要以大局為重,

為了保護自己族人的血脈,免於日本人的威脅,

內心充滿了掙扎,

最後選擇背負著「背叛」的罪名。


 

事件發生四十多天,

塞德克族人認為大勢已去,

不願屈服的情況下,

最後選擇了有尊嚴的離開。

 

搭達歐莫那和一群塞德克勇士,

寧死不屈的態度,

高唱著祖靈,跳著辭世舞後,

選擇了自盡。

 

回歸 

17.jpg

 

賽德克的泰雅人,

始終相信祖先是從巨木中誕生,

故選擇在巨樹枝上吊,做回歸的方式。


 

而許多婦女為了讓壯士們有充足的食物奮鬥,

也選擇上吊自縊

悲壯的精神,讓巨大的樹枝,

無法承受,彎曲倒下。


 

而至於槍盡援絕的莫那魯道,

在槍殺兩名孫子(妻子選擇上吊的方式)之後

 為了防止日本人屍鞭,

耕作小屋與屍體,一同放火燃燒。

再獨自走入深山的石窟中,

選擇飲彈的方式,畫下人生的句點。

 

享年48歲。

 

 

 

2003年,

網路流傳著一部五分鐘的影片。


 

為了能讓這部史詩上映,

更為了實現自己的最初的夢想,

 導演魏德聖,

把自己的房子作為抵押,換取兩百萬,

製作了這五分鐘的影片。


 

導演魏德聖:

「不是有了海角七號,才有賽德克巴萊,

而是有了賽德克巴萊才有海角七號。」


 

九月初開始,

不論是報章雜誌,甚至是新聞媒體,

總是在介紹與宣傳,

甚至看了8/31所發行的預告片,

都覺得商業效果大於電影內容。


 

但深刻去了解這段歷史背景,

漸漸也開始有期待的心情,

不是去在意資金高達七億,

或是導演只是海角七號的魏德聖,

而是電影所表達的意義。


 

它,

不是娛樂,更不是驚悚恐怖,

而是為了尊嚴、自己的文化

一段悲壯史詩的歷史故事。

 

「尊嚴」,值得去思索的層面。

 

 

9/9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04.jpg

 

11.JPG  

 

 

 

 

 

 

 

參考文獻:

http://www.puli.com.tw/wushi/Wusir_1.htm

http://www.twcenter.org.tw/a01/a01_01.htm#3

 

台灣啟示錄 20110220 賽德克巴萊 1

 

台灣啟示錄 20110220 賽德克巴萊 2

 

台灣啟示錄 20110220 賽德克巴萊 3

 

台灣啟示錄 20110220 賽德克巴萊 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傲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