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務4:鬼影行動》60秒廣告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首支預告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幕後精采花絮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幕後花絮:團隊篇
上映日期:2011-12-14
類 型:動作
片 長:2時13分
導 演:Brad Bird (布萊德柏德)
演 員:
伊森 (Ethan Hunt) - Tom Cruise (湯姆克魯斯)
IMF 新成員布蘭特 (Brandt) - Jeremy Renner (傑瑞米雷納)
IMF 成員班吉 (Benji Dunn) - Simon Pegg (賽門佩吉)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精采花絮-班吉篇
IMF 女特務卡特 (Jane Carter) - Paula Patton (寶拉巴頓)
女殺手 (Sabine Moreau) - Lea Seydoux (蕾雅.瑟度)
《不可能的任務4(含影評)》電影花絮蕾雅瑟杜&寶拉巴頓│Lea Seydoux Paula Patton
俄羅斯秘密特工 (Sidorov) - Vladimir Mashkov (維拉狄默馬西科夫)
不可能的任務4鬼影行動(附影評) 音樂Mission Impossible 4 Music│Soundtrack-movietown
整個《不可能的任務》系列,
除了驚險動作是最大賣點之外,
就是打著俊男美女牌的商業效果,
然而美式劉德華 - 阿湯哥,
隨著年紀增長,近幾年聲勢下跌,
魅力不如當年,但敬業精神卻沒有減少,
如成龍般的自我嚴厲要求,堅持不用替身,
維持著《不可能的任務》原貌。
距離第三集,往事已五年前,
當時流行著用亞洲場景做拍攝,
上海的宣傳效應,票房顯現佳績,
隨著《騎士出任務》票房不佳慘跌,
導致謠傳阿湯哥擔任主角的戲份,面臨被更換的命運。
如今,阿湯哥再次獲得證明的機會,
不但確實完全把握住機會,
沒有外貌的商業宣傳,
用具體行動與演技,
再次帶給觀眾那最初《不可能任務》的激情與感動。
劇情:10 演技:10 節奏:8 詮釋意境:7 影迷感動度:8
= 整體分數:8.6
很多讀者應該蠻納悶,
怎麼是先去看《福爾摩斯:詭影遊戲》?
『先看了《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可能再看《福爾摩斯:詭影遊戲》,
感覺上會有些小落差。』因為烏賊說。
當然,這不是主因,
第三集被朋友拖去電影院跨年時收看,
且多加看了《不能說的秘密》,
直到現在,印象還停留著與閃光互相討論周董演技。
真正原因,在於個人之前偏愛著第二集,
尤其是覺得當時的女主角Thandie Newton 有夠正,
雖然第三集也不差,但缺少令人深刻印象的激情戲。
Lea Seydoux 其實也算給觀眾小小的眼福,
但與真面目比較起來,還是單純觀賞海報比較貼切。
此第四集《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
顛覆以往三集的重點,不再侷限於演員的外貌,
而是回歸本身動作片的根本,
不單純只有高難度冒險之賣座,
肉體之間的對打、狂飆競速的快感,
甚至是劇情走向有做了些小變化,
困難度大幅提升,在每段冒險旅程之中,
造成觀眾多次驚奇與過癮,
完全符合『不可能的任務』最初的精神與態度。
影片開頭,如影集般的介紹手法,
讓人不會一昧追隨前集內容,
反而更專注接下來劇情變化,
尤其那熟悉背影音樂,
點燃了身體音樂元素,
更震動那刺激冒險的細胞。
比起前幾集,
依舊展現出高科技與過人智慧所設定的計畫,
但臨時湊起的小組搭配,
默契與溝通不足情況下,
內鬨緊張氣氛,更提升了任務的艱難度,
經歷每小段過程之中,更熟悉彼此,
展現出共同患難的團體精神。
配角戲份明顯提高,
更能突顯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雖少了前三集在旁測應且穩重的Ving Rhames,
反而添加更多幽默樂趣,
不僅造成氣氛緊張與輕鬆的轉化之中,
更讓整個節奏,不失單調。
反派角色.
沒有上一集Philip Seymour Hoffman來的令人憎恨,
但造成威脅與影響力,
卻足以引發美俄戰爭,
頻頻讓阿湯哥吃了好多悶虧,
形成高張力的緊張局面。
不僅困難度足夠,
再添加了第三方介入,
諜對諜的鬥智,進化成複雜多角關係,
資源更加不足的情況,
緊張、刺激、興奮..等冒險元素,
徹底展現無疑,精采萬分。
最可惜的還是,美麗動人之性感內容,
不列入商業考量前提下,
幾乎沒有什麼血脈噴張的享受,
也間接佩服導演選角獨特眼光,
以『動作』為主打,
焦點清楚呈現,不會造成太多外界干擾產生模糊,
觀眾更能專心欣賞與體驗動作片的精隨。
相關閱讀:
不營養大雞排-Snow -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阿湯哥重返顛峰之作》
閃靈烏賊 - 《奔跑吧阿湯!!!!-不可能任務:鬼影行動小心得》
神劍戰神 -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近期動作片的上乘之作》
Deemo - 《不可能的任務:鬼影行動(無捏)》